腸內細菌與免疫功能關係
作者:安保 徹 醫師
正所謂『健康,從肚子開始』,擔任體內最大的免疫機能就是腸道。腸道是每一天攝取大量飲食的消化吸收器官。
體內和最多細菌與病毒接觸的場所也是腸道。腸道會吸收附著在食物上侵入體內的細菌或營養素,識別食物的品質優劣或安全性。假如細菌或病毒可以輕易入腸內,可能就會有生命危險;因此,腸道內就必須具備保護身體的安全裝置,也就是腸道免疫系統。
透過腸道免疫系統,可以辨識進入腸道者,究竟是入侵者、安全有用的微生物、還是對身體有害的細菌或病毒,然後容許安全的物質進入。在維持身體健康上助一臂之力,同時排除有害物質,這就是所謂的【經口免疫寬容】,是相當艱巨的任務。
在血液中流動的淋巴球,大約有六到七成都集中在腸道內,免疫系統則約有七成集中在腸黏膜上。這是因為從顆粒球釋放出的活性氧很容易附著在黏膜上,有利於細菌入侵的關係。
此外,腸道內的神經細胞更高達一億個,相當於腦以外體內神經細胞數量的一半。
換言之,神經細胞會因食物而受到影響,因此,長期的偏食行為,容易導致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呈現緊張狀態,進而造成自律神經經失調。
更何況人到了中年以後,由於腸道免疫成為免疫系統的中心,腸內環境是否健康,就成為維持健康的關鍵。每天飲食內容,日積月累下來,當然就會造成莫大的影響。
腸內細菌與免疫作用的關係
本來食品就會因免疫寬容作用,抑制其反應,但是像大豆、小麥粉、蕎麥麵、蛋等食品,卻可能引發過敏反應。
所謂的過敏現象,其實是副交感神經佔優勢的過度反應,目前已知和腸內細菌有關。
腸內細菌通常不喜歡在空氣中,幾乎都在大腸內滋生。這些細菌大致上可以分為三大類:有益菌、有害菌、伺機菌,左右著腸內的免疫環境,在有害菌與有益菌維持均衡的狀態下,無論是伺機菌或有害菌,對身體都不會產生特殊的害處。
有研究報告指出,在過敏症患者腸內,屬於有益菌的乳酸桿菌數目比正常人來得少、此外,孩童因服用抗生素,導致腸內細菌群遭受破壞,其過敏症狀發作率也比較高。
當腸內有害菌過多時,容易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症狀。而當有益菌過多時,則容易導致膠原病或類風濕性關節炎。
會有這些不同的反應,是因為腸內所含淋巴球的輔助T細胞,為了傳達入侵敵情的訊息,組合成的生理活性物質細胞激素種類不同所致。
因此,如果想要提高腸道免疫力,可以積極攝取乳酸菌或發酵食品,來調整腸內的狀態。如此一來,不但可以防止過敏症狀或膠原病的發生,也可以提高身體的抗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