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

2021-03-23

原因

異位性皮膚炎是慢性濕疹反覆發作而產生的皮膚疾病。

產生過敏的惡性循環主要原因,有遺傳、體質、家塵、灰塵、害蟲、塵蟎等的過敏原,壓力、加工食品、污染物等各式各樣的原因。

過敏原一旦進入到體內,淋巴球就會去把它排除掉,並且會接受巨噬細胞的指令,辨識異物為抗原,從T細胞對B細胞發出命令製作出攻擊過敏原的抗體免疫蛋白E。

再從帶有皮膚與粘膜上的IgE受體的肥胖細胞(Mast Cell)中釋放出組織胺等的化學物質。如此在和過敏原的反覆接觸中,就會使IgE體內蓄積超過一定的含量因而發生過敏。

然而,真正的原因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帶來的血液循環障礙。由於副交感神經佔優勢,血管過度擴張而無法收縮,造成血液堵塞,形成瘀血的狀況。

當血液循環不良,從外界入侵的過敏原,就會停滯在體內。異位性皮膚炎就是身體對這些毒物產生想要排出體外的反應。從皮膚排出的是皮膚炎,從呼吸器官排出的則是哮喘、鼻水和噴嚏。

運動不足,過於乾淨以及過度保護下的生活環境,吃太多又甜又軟的食物等,都會導致副交感神經過於佔優勢的生活,這正是異位性皮膚炎形成的原因。

症狀

通常在幼兒時期出現的症狀,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有所變化。嬰幼兒時期會在臉部及頭部等部位,出現黏噠噠的濕疹;兒少時期會以手肘和膝蓋內側等部位為中心點,形成看起來乾乾的濕疹。會有嚴重的發癢產生,也會有許多搔癢所留下來的傷疤。

治療

西醫會使用類固醇藥物來做處方藥。類固醇藥物並不是治本的藥劑,它只是一種抑制症狀的藥物。即使症狀能暫時止住了,但馬上又會再次出現,再繼續塗抹的話,症狀還是會反覆出現。

類固醇原本就是副腎臟皮質素賀爾蒙,但是藥物的類固醇藥物是從膽固醇合成而來,頻繁的反覆塗抹,會使膽固醇沈澱於皮膚上,和皮膚養化。

一旦皮膚氧化變質之後,類固醇藥物就不大能排泄出來,進而會累積在皮膚裡面。

類固醇藥物的副作用是皮膚會萎縮和變薄,血管壁會變得脆弱,免疫力也會被抑制。此外,還會產生肥胖,月亮臉、致癌作用、失眠、白內障與青光眼、大腿骨壞死、類固醇潰瘍,骨髓成長受阻礙、促進老化、容易引發感染症等副作用。

最根本之道是能要改善血液循環,使得誘發過敏反應的物質排出體外。皮膚長出斑疹,是身體本身洗淨滯留體內毒素的反應。因復發作用而產生的紅腫皮膚和黃色濃液是為了讓氧化變值得類固醇能夠順利排出體外的治癒反應。

總而言之,停止用藥,促進氣血活絡,讓身體保持溫暖,促進排毒代謝是治本之道。

復發過程一定會產生,在復發期間內,顆粒球會增加,反而皮膚會惡化。一旦穩定之後,淋巴球也會增加。只要能夠安然度過復發作用的時期,症狀就能改善,白血球也能重新恢復平衡的狀態。

就是要你好起來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